约7世纪
2025年09月26日
约7世纪
中国利用兔毛纺织 《唐书·地理志》记载,“扬州广陵郡土贡兔丝”,“常州晋陵郡土贡兔褐”,“宣州宣城郡土贡兔褐”。“兔褐”“兔丝”都是兔毛织品,扬州广陵郡即今江苏扬州市一带,常州晋陵郡即今江苏常州市一带,宣州宣城郡即今安徽宣城市一带。《唐国史补》中记载:“宣州以兔毛为褐,亚于锦绮,复有染丝织者尤妙。故时人以为兔褐真不如假也。”这说明中国安徽、江苏一带在唐代已经利用兔毛进行纺织,并且在当时还有人利用蚕丝染织成仿兔褐的产品,其仿制品甚至比真的更妙。
中国出现缂丝产品 缂丝以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织制时,以本色丝作经,彩色丝作纬,用小梭将各色纬线依画稿以平纹组织缂织。其特点是纬丝不像一般织物那样贯穿整个幅面,而只织入需要这一颜色的一段。这种通经回纬的方法最早用于毛织物上,称为缂毛。至迟到唐代,开始应用于丝织物上,这种织物就是缂丝。在中国新疆吐鲁番、甘肃敦煌、青海都兰等地都出土过唐代缂丝。其中,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缂丝带,因伴随有垂拱元年(685年)的纪年物同出,具有很高的价值。这件织物说明至迟在7世纪,缂丝已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