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
伦德斯特罗姆[典]发明红磷安全火柴 577年,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的宫女用硫黄制成了用于引火的火柴。后来,该技术被传入欧洲。18世纪末,罗马人在木棍上涂上较浓的氯酸钾、糖和树胶的混合物,晾干后将其保存起来,用火时,将其伸到盛有硫酸的器皿中,相互摩擦并使木棍燃烧,从而制成了火柴的雏形。但是,这种火柴自身笨重不便使用。1827年,英国人沃克(Walker)利用树胶和水制成了膏状的硫化锑和氯酸钾,他将其涂在火柴梗上并夹在砂纸上,拉动火柴梗便产生了火,从而发明了曾被中国人称为“洋火”的现代火柴。1830年,有人发明了黄磷火柴。1835年,又有人发明了白磷火柴。但是,这种火柴容易爆炸,危及人身安全。1855年,瑞典人伦德斯特罗姆 (Lundström,J.E.)用红磷替代白磷并将其涂布在火柴盒的外侧,木梗头上无磷,从而取代了之前的“两头火柴”(木梗两头分别涂磷和氯酸钾,使用时将木梗从中间折断,互相摩擦起火),彻底解决了火柴的安全隐患,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时至今日,这种火柴一直被广泛使用。
帕克斯[英]首次合成树脂涂料 1855年,英国人帕克斯(Parkes,Alexander)取得了用硝酸纤维素(硝化棉)制造涂料的专利权,建立了第一个生产合成树脂涂料的工厂。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Baekeland,L.H.)试制成功醇溶性酚醛树脂。随后,德国人阿尔贝特(Albert,K.)研究成功松香改性的油溶性酚醛树脂涂料。192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基恩尔(Kienle,R.H.)突破了植物油醇解技术,发明了用干性油脂肪酸制备醇酸树脂的工艺,摆脱了以干性油和天然树脂混合炼制涂料的传统方法,开创了涂料工业的新纪元。到1940年,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与醇酸树脂配合制漆,进一步扩大了醇酸树脂涂料的应用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荷等国生产环氧树脂;德国生产聚氨酯涂料,发明了乙烯类树脂热塑粉末涂料,开发了环氧粉末涂料,还生产光固化木器漆、乳胶涂料、水溶性涂料、粉末涂料和光固化涂料;美国用丁苯胶乳制水乳胶涂料,先后开发了丙烯酸树脂涂料、聚醋酸乙烯酯胶和丙烯酸酯胶乳涂料、电沉积涂料。随着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以有机硅树脂为主的有机树脂涂料、杂环树脂涂料、橡胶类涂料、乙烯基树脂涂料、聚酯涂料、无机高分子涂料等得到迅速发展。
贝特洛[法]用乙烯和硫酸合成乙醇 中国晋代江统(?—310)首次提出“谷物自然发酵酿酒”学说。1855年,法国化学家贝特洛(Berthelot,Pierre-Eugène Marcellin 1827—1907)首次不用发酵而用乙烯和硫酸合成乙醇。具体方法是: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将低纯度的乙烯通入浓硫酸中生成硫酸酯,然后将硫酸酯加热水解得到乙醇(同时生成了副产物乙酸)。使用该方法反应条件较缓和,乙烯转化率高。但是,使用该方法生成乙醇导致设备腐蚀严重,生产流程长。1947年,该方法被美国壳牌公司(Sopus)开发出的乙烯直接水合法所取代。其具体方法是:在加热、加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烯和水直接反应生产乙醇。该方法中的乙烯取自石油裂解气,成本低,产量大,可节约粮食,故发展很快。此外,贝特洛还先后合成了甲烷和乙烯、樟脑和冰片、乙炔、苯和氢氰酸等。1883年,贝特洛获戴维奖章。1900年,他获得了科普利奖章。
西利曼[美]完成第一份石油样品分析报告 1840—1860年间,美国盐商基尔(Kiel,S.M.)从渗入石油的盐水中,提炼石油并用作药物,以小瓶出售。受其启发,1854年,美国实业家比斯尔(Bissell,G.H.1821—1884)成立了宾夕法尼亚岩油公司,并将其原油样品送给耶鲁大学教授西利曼 (Silliman,Benjamin Jr.1779—1864)。1855年,西利曼在研究中用自己发明出的原油分馏装置,分馏出了原油的各个馏分(如石蜡、石脑油),并研究了它们的一般性质。他用过度加热重馏分的方法(裂化蒸馏法),得到了迅速变黑的轻馏分。他指出,石油加热后会产生一些(原来并不存在于其中的)新产物。此外,他还用激烈加热法制出可用于照明的气体,指出某些馏分可用作润滑油等。他完成了对石油样品的分析报告。该报告的最终结论是:“这种原料完全可以用简单而廉价的方法加以处理,生产出多种有价值的产品,它的各个馏分几乎全部可以加以利用,没有废料。”这是世界上第一份对石油进行全面分析的报告,是石油发展史上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