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

1900年

孔达科夫[俄]发明甲基橡胶 1879年,布查德认为异戊二烯能合成出类似橡胶的物质。1881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用1,3-戊二烯合成了橡胶,这标志着合成橡胶的诞生。1885年,俄罗斯化学家孔达科夫(Коняаковэ,И.Л.1857—1931)人工合成了异戊二烯。1900年,他发现了一种与异戊二烯极为相似的同系物2,3-二甲基-1,3-丁二烯,将这种物质静置可以聚合成类似橡胶的物质,如果加热可以聚合得更快些。这种橡胶被称为甲基橡胶。1917年,德国法本公司先后用2,3-二甲基-1,3-丁二烯生产合成了橡胶,并取名为甲基橡胶W和甲基橡胶H。甲基橡胶W是2,3-甲基-1,3-丁二烯在70℃热聚合历经5个月后制得的;甲基橡胶H是2,3-甲基-1,3-丁二烯在30~35℃聚合历经3~4个月制得的。但因其生产周期太长且性能比天然橡胶低、技术落后,于1918年停止生产。1927—1928年,美国人帕特里克(Patrick,J.G.)首先合成了聚硫橡胶(聚四硫化乙烯);卡罗瑟斯(Carothers,Wallace Hume 1896—1937)合成制得氯丁橡胶(CR)。1931年,美国杜邦公司生产氯丁橡胶。1932年,苏联工业生产了丁钠橡胶。以后,各国相继生产了SBR(丁苯橡胶)、NBR(丁腈橡胶)、BR(顺丁橡胶)、EPDM(乙丙橡胶)、IR(异戊橡胶)等品种。我国从1958年开始合成橡胶。甲基橡胶是人类首次工业生产的人造橡胶。

哈里斯[德]发现天然橡胶结构 天然橡胶也称乳胶,它是由三叶橡胶树(巴西橡胶树)割胶时流出的胶乳经凝固、干燥后制得。天然橡胶内含92%~95%的橡胶烃。1826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Faraday,M.1791—1867)研究发现天然橡胶的分子式应为(C5H8n。1860年,威廉姆斯(Williams,C.G.)从天然橡胶的热裂解产物中分离出了异戊二烯,确定天然橡胶的化学式为C5H8。1879年,布查德用热裂解法又制得了异戊二烯,重新制成弹性体,从而说明从低分子单体能够合成橡胶。1892年,梯尔登(Tilden,W.A.)进一步确定它的化学式是异戊二烯。1900—1910年,德国化学家哈里斯(Harries,Carl Dietrich 1865—1922)利用臭氧法降解天然橡胶,得到乙酰丙醛。1905年,他研究认为天然橡胶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异戊二烯,两个异戊二烯分子结合形成二甲基环辛二烯,彼此再通过双键中碳原子的“副价力”的作用,进行自聚而形成缔合物。1920年,德国化学家施陶丁格(Staudinger,Hermann 1881—1965)研究认为天然橡胶等都是由数目巨大的单体小分子通过共价键的重复连接而形成的线性长链分子,修正了哈里斯的观点。1934—1937年,庞默拉(Pummerer,R.)直接证实了橡胶的线型长链分子结构。哈里斯的发现为人工合成橡胶开辟了途径。1910年,俄国化学家列别捷夫(Лебелев,C.B.1874—1934)以金属钠为引发剂,把1,3-丁二烯聚合成为丁钠橡胶,以后又陆续出现了许多新的合成橡胶品种,如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等,从而使得合成橡胶的产量大大超过天然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