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
硝酸人造丝产品首次在法国世界博览会上展出 1884年,被西方誉为人造丝工业之父的法国化学家和工业家夏尔多内(Chardonnet,Hilaire Bernigaud 1839—1924)取得制造硝酸纤维素专利。他把硝酸纤维素溶液从微孔中压出并使之在热空气中凝固,然后用化学方法处理使之转变为纤维素。后来,他又用了数年时间解决这种新纤维的防火问题。1889年,他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这种硝酸人造丝制品。1891年,他在贝桑松建立了一家工厂,开始了人造丝的工业化生产。
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工 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候补道彭汝琮任总办。1880年,机器织布局进行了改组,由龚寿图专管“官务”,郑观应专管“商务”,重新制定了织布局章程。该章程指出:“事虽由官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同时准备招募股金40万两。股金召集到之后,便开始向英、美两国购买机器,但由于外国资本的干涉和织布局内部的问题,一直没有开工。1883年,上海出现金融倒账风潮,存有大量股票的织布局出现了危机。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以后,局务几次易手,一直到1889年12月,织布局才建成厂房正式开工。织布机开工以后得到了减税和10年专利的优惠条件,因此获利丰厚。1893年10月19日,一场大火将整个工厂烧毁,损失惨重。同年11月,李鸿章命令盛宣怀负责重建事宜。在盛宣怀的主持下很快招募到资金100万两,在织布局的旧址上重新建立机器纺织厂,取名华盛机器织布总厂,并于1894年9月开始部分投产。上海机器织布局在中国棉纺织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成果之一。
电风扇 应用小型电动机驱动风扇,开创了小型家用电器使用电动机的先例。1889年,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将美籍塞尔维亚裔发明家特斯拉(Tesla,Nikola 1856—1943)研制的小型电动机装配到一个小型旋转风扇中,并于1891年开始出售这种风扇,供办公室和家庭使用。
卷筒送纸平台印刷机问世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小规模的报纸印刷企业已意识到若干个印版一起印刷的益处,也意识到了卷筒送纸的好处。1889年,在密歇根州出现的卷筒送纸平台印刷机,恰好能满足小规模报纸印刷企业的需求。在英国,最著名的同类型印刷机是1900年研制成功的Cossar印刷机。这种印刷机即使到20世纪下半叶,仍然有它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