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

1891年

绷缝线迹缝纫机研制成功 1891年,美国联合特种公司研制出第一台绷缝线迹缝纫机(601线迹型)。这种缝纫机采用双针、一个叉针和一个弯针。同年,采用双针、两个机上叉针和一个机下弯针的603线迹型问世。后来增加了一个附加针,发展成604线迹型。1906年,威尔科克斯和吉布斯缝纫机公司获得四针绷缝线迹缝纫机专利,它使用四个弯针和一个叉针。1912年这一发明得以商品化,商标名为“Flatlock”。这种复杂线迹型有两个好处:第一,适合于针织物结构;第二,两块布料复叠的形式不像通常那样面对面地将布边缝成接缝,而是将两个毛边包覆起来。Flatlock缝纫机最初的车速是每分钟2800针,后来的自动润滑车则达到了每分钟3800针。

克罗斯[英]等研制出黏胶纤维 黏胶纤维是指从木材和植物藁杆等纤维素原料中提取的α-纤维素,或以棉短绒为原料,经加工成纺丝原液,再经湿法纺丝制成的人造纤维。1891年,英国化学家克劳斯(Cross,Charles Frederick 1855—1935)等人以棉为原料制成了纤维素磺酸钠溶液,由于这种溶液的黏度很大,因而命名为“黏胶”,并申请了第一个专利。1894年,克劳斯与贝汶(Beran,E.)合作研究,设计出黏胶纤维的制作流程,即将纤维素浸渍于苛性钠中,转化成碱化纤维素;再与二硫化碳反应生成黄酸酯纤维胶液,通过喷丝孔形成细流进入含酸凝固浴,黏胶中碱被中和,细流凝固成丝条。这也是黏胶纤维目前广泛采用的制造方法。1905年,随着一种用稀硫酸和硫酸盐组成的凝固浴方法问世,实现了黏胶纤维的工业化生产。1936年,黏胶纤维称再生纤维。以后,经过加工制成的黏胶长丝,又称“人造丝”,切断成短纤,亦称“人造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