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
武汉工程大学[中]用“正-反浮选法”处理胶磷矿 胶磷矿(collophanite或cellophane)是由生物和生物化学沉积而成的、以磷酸盐成分为主的含有少量硅、铝、铁等元素的集合体。胶磷矿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浮选法。浮选法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选分矿石的一种方法。浮选法在古代就被使用过。据明代宋应星(1587—约1666)《天工开物》记载,金银作坊在回收废弃器皿上和尘土中的金、银粉末时,“滴清油数点,伴落聚底”,这就是用浮选法选金的最初应用。19世纪末,出现了薄膜浮选法和全油浮选法。20世纪初,人们又用泡沫浮选法选择有色金属和黄金矿。1985年,我国首次使用直接浮选法处理胶磷矿。直接浮选法是在矿物不经过预先硫化的情况下,直接用高级脂肪酸及其皂类、高级黄药、硫醇类、(异)羟(氧)肟酸(盐)等捕收剂(是改变矿物表面疏水性,使浮游的矿粒黏附于气泡上的浮选药剂)直接进行浮选的方法。该法是最早应用于浮选氧化铜矿的方法,适用于以孔雀石为主,脉石成分简单、性质不复杂、品位高的氧化铜矿石。但是,直接浮选法的工艺难度较大,回收率较低。1986年,武汉工程大学提出用“正-反浮选法”处理胶磷矿。正浮选法是将有用矿物浮入泡沫产物中,将脉石矿物留在矿浆中;反浮选法是将脉石矿物浮入泡沫产物中,将有用矿物留在非泡沫产物中。使用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回收率。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成立 1958年,中国成立了化工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并以它为中心,陆续成立了31个专业情报中心站,29个省、市、自治区及部分化工发达的城市都建立了相应的情报服务机构。从1979年起,情报服务机构先后利用美国《化学文摘》(CA)和《化学工业札记》(CIN)磁带,开展CA和CIN电子计算机专题情报检索服务,并为化工系统提供国际联机检索服务。1984年,中国又成立了化工部经济信息中心,建立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情报研究所及其下属的10余个专业情报中心站。上述这些机构共出版化学化工期刊330余种,年报道量在1亿字以上。1986年,化工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化工部经济信息中心合并成立了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建成中国化工文摘数据库。1993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所属的中国化工信息网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国家各部委、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检索服务。1997年,中国化工信息网在几十年的资源与技术积累的基础上,正式在互联网上提供服务,开拓了网络化工的先河,是全国第一个介入行业网站服务的国有机构。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成立是中国化工情报领域信息化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