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B.C.3000年

约B.C.3000年

埃及人制作矿物颜料 早在距今6000年前的中国河姆渡文化时期,人们就用朱砂(矿物学名称是辰砂,化学成分是天然硫化汞)制作彩绘的颜料。B.C.3000年,埃及人使用天然红赭石制造陶器或用于壁画。以后,埃及人曾使用黄赭石和雌黄制作黄色颜料,使用铅黄(黄色氧化铅)制作橙色颜料,使用碳酸钙(白垩)或硫酸钙(石膏)制作白色颜料,使用天然孔雀石制作绿色颜料,使用方铅矿制作黑色颜料并用它化妆眼部,使用天青石和绿松石制作蓝色颜料。上述天然颜料多数被沿用到中世纪晚期。此外,他们把硅石、孔雀石、碳酸钙和泡碱加热到830℃,并用烧制加工出的产品制作蓝色玻璃。B.C.700—B.C.200年,该项技术失传。

img

八种颜色的调色板

img

(A)蜡烛与细蜡烛。(B)便携式蜡烛。来自底比斯的墓葬,埃及,约B.C.1300年。(C)带插座的烛台。来自米诺斯宫殿,克里特岛,B.C.1600年,直径约7英寸。(D)重建的红铜时代的石制火盆。来自巴勒斯坦靠近加沙的加沙旱谷,高约10英寸。

古埃及人制造蜡烛 B.C.3000年,古埃及人制造出了细蜡烛和蜡烛。其中,细蜡烛的制作方法是:将纤维材料缠成细长的筒形,再灌入动物脂油或蜡。蜡烛的早期制作方法是:在用于支撑的小木棒的周围团一堆油脂,油脂块一头尖,以便于点燃;其后期制作方法是:先在小木棒的顶端固定一个扁平或杯形的器物,再将切成圆锥形的油脂或蜡块放到该器物中,最后用易燃性材料制成的窄带条缠绕在燃料外边,以便防止燃烧时锥形燃料泻散。其后,又制造出了圆柱形蜡烛。蜡烛在当时被用于照明和熏香等,是丧葬仪式的必备用品。中世纪时期,南欧如地中海沿岸的人们用牛脂和羊脂制作蜡烛。中国南唐时期,江南人用柏树油脂代替动物油脂制成蜡烛,使其制作价格大幅下降,并由此被普遍使用。到19世纪,人们用提炼石油生成的石蜡制作蜡烛。

img

旧石器时代的石灯

乌尔地区制作油灯 油灯起源于火的发明和人类照明的需要。旧石器时代,人们在简易的石杯中加入少量油和一根灯芯制作了油灯。约B.C.3000年,乌尔地区(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一个苏美尔人城邦)的人们把灯油和灯芯装入被修整过的海绵软体动物的贝壳(有供灯芯的燃烧的一个或多个敞开式的凹槽)中制成了贝壳油灯。中国人最早制作的灯是瓦豆(镫),即“瓦豆谓之登”(《尔雅·释器》)。该灯被称为“陶灯”。其形状是上盘下座,中间以柱相连。后来,人们利用相同的方法,并以石膏、金、银和铜为原料,制作出了许多种不同形状的油灯。油灯所需燃料来源于鱼类、鸟类、鲸鱼以及海豹等动物的油脂和橄榄油、蓖麻油或菜籽油等植物油以及石油等矿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