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B.C.4000年

约B.C.4000年

中国人发明制盐技术 中国先秦古籍《世本》记载:“黄帝时,诸侯有夙沙氏,始以海水煮乳煎成盐,其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夏禹时代,官方命青州贡盐,周代天官冢宰下属中设有“盐人”。制盐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开采井盐卤水制盐。战国晚期,李冰(约B.C.302—B.C.235)发明了井盐开凿技术,并在今成都市双流区境内开凿盐井,汲卤煮盐。秦汉时期,胡人发明了“戎盐”“胡盐”“羌盐”等各类石盐,并贩卖到中原地区。北宋以前,人们开凿出大口径的盐井,其井口“周回四丈”(见《陵州图经》),井深达到八十丈。北宋时代,食盐制作技术有了较大发展。人们开凿出了小口径深井,其被称为“卓筒井”即“竹筒井”,井口如碗大,深数十丈。卓筒井分为盐井、火井和水火井。盐井又分为岩盐井和卤水井,前者通过注水浸卤汲出,后者直接汲卤煮盐。火井引出天然气,作为煮盐的燃料;水火井则兼采卤水和天然气。宋以后至明清时代,卓筒井井深从数十丈到三百多丈,这表明凿井制盐有了重大突破。

中国人制造漆器 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国人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在距今6000—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一件木胎朱漆碗,它用天然漆在木碗壁上涂了一层朱红色的涂料,微见光泽,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漆器。在距今5000年前的江苏吴江梅堰遗址中,挖掘出的彩绘黑陶罐上有棕红色的漆绘制的花纹。在良渚文化遗址中,也挖掘出了漆器。1973年,河南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了涂有红、黑两色的漆器残片。尧、舜、禹时期,人们使用黑色漆、红色漆保护和装饰饮食器皿和祭祀礼器。西晋至南北朝时期,人们以漆灰和麻布造型作为漆胎,制造出了为宗教服务的夹纻胎漆器。唐代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雕漆等制作费时、价格昂贵的漆器制作技术。宋代的漆器器皿样式多样,造型简朴,结构合理,素色静谧。明代官制和民制漆器普及甚广,且名家很多(如张德刚、方信川、江千里等),并出现了漆器工艺著作(如黄成著、杨明注《髹饰录》等)。漆器至今仍是大陆和台湾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漆制作和装饰器物体现出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一项独创性发明。

img

漆木碗

美索不达米亚人用沥青制造建筑材料 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幼发拉底河两岸的古代建筑中,发现了利用沥青砂浆的迹象。当时,美索不达米亚人利用产自巴格达油苗中的沥青制作建筑材料。他们不仅能够使用沥青,还能够精炼岩石沥青,其工艺方法一直应用到16世纪。此外,他们还从事沥青贸易。

img

近东的沥青地表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