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

1892年

伊斯曼-柯达公司[美]成立 1880年,美国科学家伊斯曼(Eastman,George 1854—1932)开始制造照相干版。1881年,他建立了伊斯曼干版公司。1884年,他开始生产反转片。1888年,他开始生产照相机。1889年,他成功研究硝酸纤维片基。1892年,他将公司改名为伊斯曼-柯达公司(Eastman-Kodak Company)。该公司的总部在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市。1920年,他建立田纳西伊斯曼公司生产照相用原材料。1930年,他建立了伊斯曼明胶公司。后来,他在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也建立了分公司。1948年,他研制成专业电影用的三醋酸纤维素安全片基。1950年,他发明了能自动形成的色罩,提高了彩色影像质量。1952年,他设立了柯达加工实验室公司。1966年,他购买了瑞典的哈塞尔布拉德公司和委内瑞拉的赫尔蒙德公司。1968年,他建立了伊斯曼-柯达国际资本公司。该公司设有四个主要营业部,分别为美国及加拿大摄影用品部、伊斯曼化学品部、国际摄影用品部和研究与开发部。在美国本土及世界各地设立50多个分公司和近30个联营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公司开始生产录像器材。1985年,公司正式宣布加入视频销售市场。

威尔森[美]和穆瓦桑[法]分别用电弧炉法生产乙炔 1842年,德国化学家维勒(Wöhler,Friedrich 1800—1882)制备了碳化钙并证明它与水反应生成乙炔。1862年,法国化学家贝特罗(Pieltte,Engene Marceiin Berthelot 1827—1907)用电弧法直接合成乙炔。1892年,美国商人威尔森(Willson,Thomas Leopold 1860—1915)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弧炉,他试图用煤焦油(煤焦化中得到的黑色或黑褐色黏稠状液体)和铝矾土(含有杂质的水合氧化铝)在电炉中作用制取铝,但没有成功。以后,他用煤焦油(或焦炭)与生石灰在电炉中反应,以期将生石灰中的氧化钙还原成钙,再用钙取代氧化铝中的铝,结果,他得到了一种暗黑而脆的物质,将其倒入水中,冒出大量气体,点燃后,产生了大量黑烟和明亮火焰的气体——乙炔。1892年,威尔森申请了专利并于次年获得批准。1895年,他建成生产碳化钙的工厂,并为乙炔找到了照明用途。同年,法国学者穆瓦桑(Moissan,Ferdinand Frédéric Henri 1852—1907)也发明出电弧炉并用同样的方法制得电石(主要成分是碳化钙,遇水反应生成乙炔)。这是首次实现电石和乙炔的工业化生产。

克罗斯[英]和比万[英]发明黏胶纤维 黏胶纤维属于再生纤维素纤维。它分为普通黏胶纤维、高湿模量黏胶纤维和高强力黏胶纤维以及改性黏胶纤维。1844年,莫塞尔(Mercer,J.)发现用碱处理纤维素能增加纤维素的反应能力。1891年,英国人克罗斯(Cross)、贝文(Bevan)和比德尔(Beadle)等以棉为原料制成了黏度很大的纤维素黄酸钠溶液(被命名为“黏胶”)。黏胶遇酸后,纤维素又重新被析出。1892年,英国人克罗斯(Cross,Charles Frederick 1855—1935)和比万(Bevon,Edwand John 1856—1921)用烧碱处理纤维素,再与二硫化碳反应生成纤维素黄酸钠;再将它溶入稀碱液,得到一种黏度非常大的溶液,将这种溶液通过喷丝头的细孔中挤出,在硫酸溶液中凝固,成为黏胶纤维。1905年,米勒尔(Muller)等发明了一种稀硫酸和硫酸盐组成的凝固浴(指制造化学纤维时,使纺丝胶体溶液经过喷丝头的细流凝固或同时起化学变化而形成纤维的溶液),实现了黏胶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并由英国萨姆康劳德公司首先工业生产。20世纪30年代,黏胶强力丝投入生产;50年代,又出现了超强力丝和二超强力丝;60年代,制得三超强力丝和四超强力丝,还制得高性能黏胶纤维。黏胶纤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造纤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