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
2025年09月26日
1904年
德国氮肥公司[德]建成第一座氰氨化钙工厂 1898年,德国学者弗兰克(Frank,Adolf 1834—1916)和他的两个助手将碳化钙(电石)和氮气加强热(1100℃)产生氰氨化钙。1900年,弗兰克在研究中发现,氰氨化钙与过热水蒸气反应生成氨,并建议将氰氨化钙作为肥料使用。这种合成氨方法被称为氰化法(电石法或石灰法)。其具体方法是:第一步,煅烧石灰(温度为900~1200℃)制取氧化钙;第二步,在电弧炉内与碳反应生成电石;第三步,在高温炉内与纯氮气反应生成氰氨化钙;第四步,氰氨化钙与过热水蒸气反应生成氨。该方法高耗能或高耗电,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随后,波尔扎尼乌斯(Polzenius,F.E.)在研究中发现,将碳化钙中混入适量氯化钙可以使反应温度降到700~800℃,从而解决了氮化炉的衬里问题,使工业生产成为可能。1904年,德国氮肥公司建成第一座氰氨化钙工厂。该厂用氰化法生产氰氨化钙。1905年,弗兰克在意大利的皮亚诺-德奥尔托(Peano-Dealto)再次建成氰氨化钙工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美国主要采用该方法生产氨,满足了军工生产的需要。氰化法固定氮的成本很高,故到20世纪30年代,该方法被淘汰。氰氨化钙作为氮肥肥料至今仍占有一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