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4500—B.C.2500年
中国出现快轮制陶法 快轮又叫陶车,实际上是一种转速较快的转盘。其成型特点:一是借助陶车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和惯性,使用提拉的方式成型,故生产效率较高。一件普通小罐,成型只在片刻之间。二是器形规整,壁厚均匀,可以制出很薄的产品,如著名的龙山文化蛋壳黑陶,壁厚通常在1毫米左右。三是器表可留下3种不同的痕迹,即平行密集的螺旋式拉坯指痕;外底会留下细绳切割时形成的偏心涡纹;有时坯体内外表还可看到细密的麻花状扭转皱纹。在中国的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晚、大溪文化晚期、崧泽文化晚期,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都出现了快轮制陶,说明这项技术约发明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其发明地亦是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