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50年

约1450年

欧洲人从矿物中提取明矾 明矾即指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它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13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使用天然矿石明矾。中国古代文献《吴普本草》(作者吴普是华佗弟子,三国时代魏国医药学家。该书著成于3世纪中叶,主要记述药性寒温五味良毒,共6卷,记载药441种。该书曾流行于世达数百年,后失传)、《唐本草》[由唐代医学家苏敬(599—674)主持编纂,李勣(594—669)等22人修订,于唐显庆二年至四年(657—659)编著。该书共54卷,载药844种(一说850种)。其中记载了用白锡、银箔、水银调配的补牙用的填充剂,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药典早800年]、《本草图经》[由宋代医药学家苏颂(1020—1101)等编撰,共20卷,成书于1061年。该书记载了300多种药用植物和70多种药用动物以及大量化学物质,记述了食盐、钢铁、水银、铝化合物等多种物质的制备方法]等都记述了明矾及其制取。从1450年起,欧洲人开始从明矾石中制造结晶明矾。其制法是:先把矿物焙烧,使其自然风化;然后,把经过焙烧风化的产品放在同样的水中煮,直到其溶液浓度足以结晶。由于明矾比铁盐更易结晶,因此,在冷却过程中,明矾被分离出来。1453年,拜占庭陷落,明矾严重短缺。此时,人们在意大利的托尔法地区发现并开采那里丰富的明矾矿,至今仍在开采中。从矿物中提取明矾是早期利用化学方法提取高纯矾矿的成功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