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
2025年09月26日
1793年
惠特尼[美]发明锯齿轧棉机 1793年,美国发明家、机械工程师和制造商惠特尼(Whitney,Eli 1765—1825)根据美国棉籽的特点,吸收欧洲经验发明了锯齿轧棉机,顺利地解决了美棉棉籽和棉花分离的难题。这个机器的主体为一圆筒,筒壁上安装大量铁齿,在圆筒旋转时强行将棉绒从棉籽上撕扯下来,并运用离心力把棉籽滤除而将棉花纤维抛出。1794年3月14日,惠特尼获轧棉机专利。轧棉机发明之后,一个劳动力一天分离的棉花比以前几个月都多,打破了当时美国棉植业生产发展的瓶颈。今天被称作轧棉机的装置,虽可一并完成干燥、清洗、打包等工序,但惠特尼发明的方法仍是其中的一个步骤。

惠特尼锯齿轧棉机
多对滚筒扯松除杂机出现 18世纪后期,机器纺纱的发展推动了开清机械的发展。1793年,多对滚筒扯松除杂机首次出现。在此基础上,几年后具有回转滚筒的打松机械得以问世,这是现代开松机械的雏形。19世纪初,棉纺开清机械迅速发展,其中威罗机较早应用于原棉的开松除杂。1861年,克赖顿发明具有直立回转打手的立式开棉机。1876年,洛德创造出有成卷机构的清棉机,为后来开清机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