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
2025年09月26日
1665年
孙廷铨[中]著《琉璃志》 《琉璃志》是中国古代有关琉璃工艺的专著,作者孙廷铨(1613—1674)。《琉璃》全文最初载入其成书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的《颜山杂记》中。清乾隆十年(1745年),杨复吉辑《昭代丛书续集》,将《琉璃》全文从《颜山杂记》中抽出,收入该集,并题名《琉璃志》。全志计17段,包括烧造美术琉璃的原料、呈色、火候、配色、产品、做工、工具、吹制及历史考证等内容。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当时中国北方琉璃生产中心——山东益都颜神镇(今淄博市博山区)的琉璃生产工艺。所记琉璃技艺多来自有实践经验的匠师,所用术语也直接取自工匠的行业术语。其中有些术语和技艺一直沿用至今。
胡克[英]提出人工制丝的设想 英国物理学家胡克(Hooke,Rohert 1635—1703)在研究了吐丝的蝶蛾类昆虫后,发现这类昆虫体内有许多黏稠的液体,这些液体通过它们的小口吐出后,遇到空气就凝固成丝。1665年,他在《显微图谱》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类可以模仿这类昆虫,采用人工方法生产纺织纤维。胡克的这一设想曾引起科学界极大关注,为人造纤维的发明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