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4年
阿斯普丁[英]发明波特兰水泥 罗马人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石灰和火山灰的混合物施工,这种混合物被称为“天然水泥”。1756年,英国工程师斯米顿(Smeaton,J.)研究发现:采用含有黏土的石灰石可烧制水硬性石灰;由它和火山灰配成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该发现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796年,英国人帕克(Parker,J.)用天然泥灰岩烧制出一种棕色水泥。其外观很像罗马人使用的水泥,故命名为“罗马水泥”。1813年,法国土木技师毕加(Biga)研究发现:将石灰和黏土按3∶1的比例混合可以制成性能更好的水泥。1824年,英国工程师阿斯普丁(Aspdin,Joseph 1779—1855)将石灰石和黏土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过磨细制成水泥。该水泥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的波特兰地区的石头相似,故被称为“波特兰水泥”。同年,他因此获得了专利,并于次年建厂生产。最初,因烧制温度较低而影响了水泥的质量。后来,他偶然找到了有效烧结的温度。然而,或许出于保密考虑,他并未公开专利而是继续生产。1850年,约翰逊(Johnson,L.C.1811—1911)也找到了烧制水泥的温度,并强调自己的发明权。1893年,日本学者远藤秀行和内海三贞合作发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盐水泥。1907年,法国人比埃(Bières)利用铝矿石的铁矾土代替黏土混合石灰岩烧制成了水泥。该水泥含有大量氧化铝,故命名为“矾土水泥”。20世纪以来,人们对波特兰水泥进行改进,研制出了高铝水泥、特种水泥等100多种水泥。1952年,中国制定了全国统一标准,规定水泥生产以多品种、多标号为原则,并将波特兰水泥按其所含的主要矿物组成改称为矽酸盐水泥,后又改称为硅酸盐水泥。波特兰水泥是人造水泥工业的开端,在水泥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阿斯普丁在肯特郡的诺斯弗利特建立的工厂中的窑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