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广濑洋一[日]发明合成金刚石薄膜的燃烧火焰沉积法 1955年,伯曼(Berman)和西蒙(Simon)提出在高温高压平衡线附近,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过饱和的碳可能凝结为亚稳态的金刚石。同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专门制造了高温高压静电设备,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工业用人造金刚石小晶体,开创了工业规模生产人造金刚石磨料的先河。不久,杜邦公司发明了爆炸法,利用瞬时爆炸产生的高压和急剧升温,获得了几毫米大小的人造金刚石。1957年,塔特尔(Tuttle)和罗伊(Roy)提出用水热法合成金刚石(此法直到1996年才得到证实)。20世纪60年代,在低压下用气相传输反应制造出了不连续的金刚石。70年代中期,苏联科学家观察到原子氢能促进金刚石的形成和阻止石墨的共生。1980年,塞茨茵(Syitsyn)和杰里亚金(Deryagin)提出用卤化化学气相沉法合成金刚石薄膜。1982年,日本科学家松本(Matsumoto)和佐藤(Sato)等使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金刚石薄膜。1986年,日本学者北浜(Kitahama)用激光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金刚石薄膜。1988年,日本发明家广濑洋一发明了燃烧火焰沉积法(简称“火焰法”),并首次在大气压下合成金刚石薄膜。该方法以乙炔为碳源气体,以氧气为助燃气体,相互混合燃烧生成金刚石薄膜。同年,栗原(Kurihara)用直流电弧等离子喷射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金刚石薄膜。1989年,三津田(Mitsuda)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金刚石薄膜。同年,中国工程师郑周在常压条件下,用火焰法合成金刚石薄膜。1994年,美国阿贡(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格伦(Gruen)博士通过这种方法采用C60也合成了金刚石薄膜。1999年,美国ASTEX公司成功研制出75kW、915MHz频率的微波等离子体装置。1993年和1997年,我国相继研制成功了800kW的天线耦合石英钟罩式和5kW的不锈钢腔体天线耦合式微波等离子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