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

1949年

赵宗燠[中]创建合成石油生产装置 1929年,中国化工专家赵宗燠(1904—1989)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35年,他赴德国柏林工科大学化工学院留学,1939年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同年底回国。曾任重庆北碚合成汽油厂厂长兼同济大学教授、资源委员会沈阳化工厂厂长兼总工程师、资源委员会天津化学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等职。1949年,他任东北工业部化工局总工程师兼锦州合成油厂总工程师。他用费托合成法建成一氧化碳加氢工业生产装置。同年,他指导了与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的合作,研制出生产合成油的常压钴催化剂、钍催化剂、镁催化剂及合成生产装置,解决了造气、合成等关键技术问题。以后,他与大连石油研究所再次合作,研究开发出性能更好的用于合成油生产的熔铁催化剂。1950年,合成油生产装置全部试运成功,生产出合格的合成油产品。1963年,他提出开展低热值煤矸石和油页岩的开发利用的研究,建设沸腾床燃烧锅炉的工艺。1965年,他在广东茂名建成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沸腾床燃烧锅炉,日处理低热值燃料颗粒页岩300吨、蒸发量14.5吨/时,并取得连续稳定运行5万小时的稳定生产纪录。1979年,他提出开发“第五大能源”,即他把煤炭、石油(包括天然气)、水电和核能称为“四大能源”,把太阳、风、氢、海洋、生物等能源称为“第五大能源”。为了促进“第五大能源”的开发及能源学术的研究与交流,赵宗燠与他人在1979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能源学术团体——北京能源学会,并担任首届理事长。赵宗燠是中国人造石油之父,他为新中国石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环球油品公司[美]建成铂催化重整装置 催化重整是指在加热和催化剂等条件下,使原油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或石脑油)转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重整汽油),并副产液化石油气和氢气的过程。其化学反应包括环烷烃脱氢反应、烷烃脱氢环化反应、异构化反应和加氢裂化反应。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和重整两个工序。其所用催化剂的金属组分(促进脱氢反应)有铂、铼、铱或锡等,酸性组分(提供酸性中心,促进裂化、异构化等反应)为卤素,载体为氧化铝。20世纪40年代,德国建成了以氧化钼(或氧化铬)/氧化铝作催化剂的催化重整工业装置,因催化剂活性不高,设备复杂,现已被淘汰。1949年,美国环球油品公司(简称UOP,创建于1914年)公布了以贵金属铂作催化剂的催化重整新工艺。同年11月,该公司在密歇根州建成第一套催化重整工业装置。其后,在原料预处理、催化剂性能、工艺流程和反应器结构等方面不断有所改进。1965年,中国自行研制出铂催化重整装置并在大庆炼油厂投产。1969年,铂铼双金属催化剂用于催化重整,提高了催化重整反应的深度,增加了汽油、芳烃和氢气等的产率,使催化重整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铂催化重整是石油炼制催化重整过程的一大进步,使得生产汽油的辛烷值大大提高。

img

铂催化重整装置

img

拟除虫菊酯生产装置

谢克特[美]合成拟除虫菊酯 天然除虫菊酯是从除虫菊(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提取得到的杀虫活性成分,它被称为除虫菊精。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确定了其化学结构。拟除虫菊酯是改变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衍生的合成酯类。它的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兴奋、痉挛再到麻痹而死亡。拟除虫菊酯因用量小、使用浓度低,故对人畜较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其缺点主要是对鱼毒性高,对某些益虫也有伤害,长期重复使用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1949年,美国的谢克特(Schechter,M.S.)等合成了第一个商品化的拟除虫菊酯——丙烯菊酯。20世纪50—60年代,又有一些类似化合物陆续研制成功,通称为合成拟除虫菊酯。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化学家埃利奥特(Elliott,M.)等合成了第一个适用于农林害虫防治的光稳定性品种——氯菊酯。此后不断出现许多光稳定性品种,被称为第二代拟除虫菊酯(还包括氰戊菊酯)。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在拟除虫菊酯结构中,引入氟原子,使其兼具杀螨效能;他们又把其结构中的酯键改为醚键,大大降低其对鱼的毒性等。拟除虫菊酯的合成使得杀虫剂水平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