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

1964年

通用电气公司[美]生产聚苯醚 聚苯醚(polyphenylene oxide,简称PPO)是由2,6-二取代基苯酚经氧化偶联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它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在非水溶性的聚合溶剂和催化剂作用下,经聚合得到的聚苯醚溶液与一种螯合剂水溶液接触,终止聚合反应的进行并使催化剂失活;接着,加入一种水溶性的难溶聚苯醚的溶剂,使聚苯醚沉淀析出,并分离回收所沉淀的聚苯醚。1915年,美国人洪蒂尔(Huntuer,W.H.)首先以无取代基的苯酚单体为主,制得分子量较低的PPO聚合物。1957年,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的海伊(Hay,A.S.)采用氧化偶联法,制得高分子量的2,6位取代基的聚合物。1961年,普里茨尔(Pricl,C.C.)用铁氰化钾作催化剂,用对卤化苯酚进行聚合反应,制得高收缩率高分子量的产物。196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先用2,6-二甲基苯酚为原料生产聚苯醚。其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聚合反应釜中先加入定量的铜氨络合催化剂,将氧气鼓泡通入;然后再逐步加入2,6-二甲基苯酚和乙醇溶液,进行氧化偶联聚合得到聚苯醚。第二阶段,将聚合物离心分离,用含硫酸30%的乙醇液洗涤,再用稀碱溶液浸泡、水洗、干燥、造粒,即得聚苯醚的粒状树脂。1966年,该公司又生产出了改性聚苯醚。1979年,日本开发了聚苯乙烯接枝性PPO树脂。

费尔斯通轮胎和橡胶公司[美]和壳牌化学公司[美]生产溶聚丁苯橡胶 丁苯橡胶(SBR)又称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它分为乳液聚合丁苯橡胶(ESBR)、溶液聚合丁苯橡胶(SSBR)和粉末丁苯橡胶(PSBR,在丁苯橡胶的基础上接枝其他单体,添加防老剂和隔离剂制得)。1933年,德国采用乙炔合成法制得乳聚丁苯橡胶。1937年,德国法本公司通过乳液聚合法(由丁二烯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乳液聚合)生产乳聚丁苯橡胶,其成品又分为丁苯干胶和丁苯胶乳。1964年,美国费尔斯通轮胎和橡胶公司、壳牌化学公司以丁基锂为催化剂,在非极性溶剂中,通过溶液聚合法,由阴离子活性聚合生产丁苯橡胶,它又分嵌段共聚物(即热塑性橡胶)和无规共聚物两类。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邓禄普(Dunlop)公司和荷兰壳牌(Shell)公司通过高分子设计技术共同开发了新的低滚动阻力型SSBR产品。日本合成橡胶公司与普利司通公司共同开发了新型锡偶联SSBR等第二代SSBR产品,这标志着SSBR的生产技术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于1982年研制SSBR,1984年进行了放大试验,1989年研制了新型节能SSBR,1996年成功开发10kt级的SSBR生产线。

姜圣阶[中]加工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部件 1936年,中国化工专家姜圣阶(1915—1992)毕业于天津工业学院机电系,1948—1950年,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50—1958年,他领导并参加了氨合成塔内部的结构改进,氨产量由日产40吨增加到500吨;他领导设计和制造出了大型沸腾焙烧炉并在国内首次用于硫酸生产,其产量比机械炉提高了10倍左右。1956年,他参加了布拉格国际氮肥会议,并宣读了新型氨催化剂研制的论文和用无烟煤代替焦炭制造水煤气的论文。他倡议并亲自从事理论计算设计,研制成功多层式高压(32MPa)容器,获国务院特别奖。1963—1975年,他领导和组织了六氟化铀厂的设计和运行,对生产工艺过程和冷凝工序进行了重大改革,用大型隔板容器代替单管冷凝器,既作冷凝装置又作贮罐,该成果荣获国家科学大会奖。他领导和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大型反应堆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工作。1964年5月1日凌晨,他加工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部件,保证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准时进行。他和他人共同倡议用“萃取法”取代“沉淀法”处理核燃料,并将萃取法从三循环改为二循环,节省了大量设备和仪表,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大会奖。姜圣阶在研制核武器关键核部件方面做出了贡献,与他人共同获得了“原子弹技术突破与武器化”全国进步奖特等奖;与他人共同研制的α相钚的提炼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姜圣阶是和平开发核能、发展核电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为建立我国的核安全管理体系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聚合物科学与工艺大全》出版 1964—1972年,由美国马克(Mark,H.F.)、盖洛德(Gaylord,N.G.)和比卡莱斯(Bikales,N.M.)三位教授主编的《聚合物科学与工艺大全》(Encyclopedia of 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共16卷)由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陆续出版发行。该书遴选全世界有关专家、学者撰写的约450篇权威性论文。1976年和1977年,又出版了两卷补篇。该书全面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聚合物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各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应用,其内容有五个方面。第一,单体和聚合物。包括单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单体的生产,聚合方法,聚合物的表征、性质、加工和应用等。第二,聚合物性质。讨论了聚合物所具有的重要性质(如结晶度、电性能和溶液性质等)、基本概念和有关理论,也提供了测试这些性能的方法。第三,表征方法和加工技术。一部分是涉及分析和表征的方法,如色谱分析和分子量测定;另一部分是有关加工的工程性文章,如注射成型、模压、焊接等。这两部分内容的特点是注重实际,对仪器和设备也有广泛的介绍。第四,应用。介绍聚合物在工业、农业、军事和日常生活等领域中的广泛用途,以及这些领域对聚合物的要求。另外,作者也介绍了一些聚合物的最终产品,如层压板、装饰品、橡胶制品等。第五,一般基础知识。包括聚合反应的分类、聚合物的命名、有关聚合物的参考文献等。该书是一套介绍高分子各个领域的大型综合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