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6年

1846年

舍因拜恩[德]发明硝化纤维制法 1846年,德国化学家舍因拜恩(Schonbein,Christian Friedrich 1799—1868)用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处理棉花制取了硝化纤维。其方法是:在10~15℃的温度下,把1份棉花浸在20~30份的混合液内(浓硫酸和浓硝酸按3∶1的重量比混合)进行反应;一小时以后,将液体倒出,先用水洗涤,再用稀释的钾碱洗涤,以除掉酸,最后用水洗涤;把水榨出后,浸在0.6%的硝石溶液中,再把水榨出,最后在65℃温度下干燥完成。同年,舍因拜恩申请了英国专利。次年7月,他在法弗舍姆的工厂生产炸药时发生爆炸,死21人,因此,他的火棉生产被迫终止了。英国冶金学家帕克斯(Parkes,Alexander 1813—1890)在研究中发现,将硝化纤维溶于酒精和乙醚的混合液,溶剂挥发后,留下角质状的弹性固体残渣。于是,他开始研究塑料。硝化纤维是人类化学加工天然纤维的开端,也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