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3000年
2025年09月26日
B.C.3000年
红花被作为染料使用 红花,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又名黄蓝、红蓝、红蓝花、草红花、刺红花及红花草。从考古发现来看,红花是人类最早利用的植物染料之一,约在距今5000年之前,埃及已开始用红花做染料了。在埃及第六王朝时代(B.C.2345—B.C.2181)的碑文中有关于红花的记述;在埃及木乃伊墓中(约B.C.2500年)发现有用红花染料染成黄色或淡红色的带状织物;在另一座埃及王墓中(约B.C.1300年)还发现了红花植物的残迹;这些材料是如此的久远而又不容置疑,因此很多人把埃及当作红花栽培的源头。不过也有其他不同的观点,如苏联学者瓦维洛夫提出了红花栽培有三个起源中心:第一个起源中心在埃及,并提出最初的野生红花种出现在那一地区,考古学的材料说明了这一点;第二个起源中心在印度,这是基于红花的变异性及古老的栽培技术;第三个起源中心在阿富汗即中亚一带,这是基于红花的变异性和野生种接近。另一位苏联学者科普佐甫通过自己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但是也有人把起源中心置于近东,这是基于栽培红花与当地的两个野生种有亲缘关系,即波斯红花(C.flаvеsсеns)和巴勒斯坦红花(C.palaestinusd)。日本学者星川清亲则认为埃塞俄比亚是其中心,并做了一幅以埃塞俄比亚为中心的红花传播路线图。
印度开始利用棉花 棉属植物(Gossypium),木棉科,从很早时期它就用于编织棉线,其时间可追溯到B.C.3000年的印度。在B.C.2000年的美洲大陆,棉花也为人所知,如在秘鲁出土的可能早于B.C.2000年的棉制包裹物。基于遗传学证据有这样一个理论:亚洲的棉花以某种方式来到美洲,在那里与美洲本土的植物杂交,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美洲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