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685年
紫草染色织品在中国山东流行 紫草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又名茈、藐、紫丹、紫荆等。紫草是典型的媒染染料,其色素主要存在于植物根部,采挖紫草根一般是在八九月间茎叶枯萎时。色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萘醌衍生物类的紫草醌和乙酰紫草醌。这两种紫草醌水溶性都不太好,染色时若不用媒染剂,丝、麻、毛纤维均不能着色,因此必须靠椿木灰、明矾等媒染剂助染,才能得到紫色或紫红色。早在中国的春秋时期,紫草染色便在山东兴盛起来。《管子·轻重丁》记载:“昔莱人善染,练茈之于莱纯锱。”茈即紫草,莱即古齐国东部地方,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齐人擅长于染练工艺,用紫草染“纯锱”。齐人工于染紫,是由于齐君好紫。《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紫色系五方间色,对齐君这种有悖于周礼规定的颜色嗜好,儒家深恶痛绝,其代表人物孔子有“恶紫之夺朱”,孟子也有“红紫乱朱”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