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构筑水源保护三道防线,全市Ⅱ类、Ⅲ类水质河道首次达到56%
北京水源区内有800个村庄、50.6万农民。有史以来,农村的污水、垃圾、厕所从不治理。不解决这一问题,水资源保护就是一句空话。北京水务从源头抓起,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探索建设清洁小流域、治水治污的工作模式。
(1)安置农民搬迁,封山育林。在山高陡坡地带、泥石流易发区,引导、扶持农民搬迁,封山育林。3年搬迁2.2万农民,生态、安全、农民致富一举多得。在流域内大规模开展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生态效益显著。
(2)取消山区采矿。2004年前北京山区共有1749处采矿点,目前有93%已被关闭。对7.64万亩废弃矿山做出废弃矿山修复规划,计划2010年完成治理任务。
(3)水源区内农村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进行同步治理。村庄建污水收集管线,建污水处理设施,把再生水回用于农灌、冲厕、环境,还于河道;垃圾集中收集清运。3年来,水源区已有1/3的村庄,完成了污水治理、农厕改造。全市农村已基本实现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2006年,根据市环保局监测,北京市56%河道达到Ⅱ类、Ⅲ类水质标准,这是近20年来首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