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务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北京水务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水务信息化自2002年起开始快速发展,完成了一大批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全市水务工作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各级工作人员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的科学依据。基本是:

(1)全市水务指挥调度信息化体系初步形成。建设了防汛抗旱及水资源指挥调度中心和若干个分中心,中心实现了实时信息的接收处理、重点部位图像监视、险情监测预警、异地会商等功能,各分中心基本实现信息采集、闸门监控、网络和通信、异地会商、向中心传送数据等功能。

(2)信息采集和网络基础设施得到基本完善。建设了七类信息采集系统,建成了以北京市水务局为中心,覆盖上级主管单位及全市水务系统的北京水务广域网。

(3)水务工程管理自动化水平和供排水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了一批重点水务工程的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闸门自动监控,重要部位图像监视,实时监测水位和闸门开度,软件平台分析、上传结果,实现了部分供排水水质监测、城区立交桥积水监测。

(4)网上办公和公众服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办公自动化、网上审批服务、项目管理、人力资源服务、辅助信息决策等方面均有了信息系统支撑,政府门户网站也全面改造完成,工作效率、公众服务水平、政务公开程度得到有效提高。

(5)信息整合、共享以及综合利用逐步开展。决策信息服务平台向领导展示水资源、供排水等重要业务信息,同时实现了PDA移动查询。各单位的信息资源也已梳理完毕,共享交换平台正在建设。水务业务的信息化支撑、整合、共享和再利用将按部就班开展。

(6)信息标准化、规章制度建设得到逐步健全,部分已上升为北京市地方标准,出台了一系列适应于水务实际的信息化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有效地规范了信息化各项管理。

全市水务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水务业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但面对水务现代化发展的形势,在信息化的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水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1)机制尚未完全理顺,有些工作的界定不明确,部门间职责划分不明显。掌握原始或基础数据的部门不负责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部门不负责采集基础数据,这就造成了数据和数据应用支撑工作的脱节。

(2)大规模跨部门跨地域的共享还不成熟。首先在共享之前必须先建立足够稳定、足够强大及可扩展性强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有行之有效的共享机制和流程;其次是不同单位、不同开发商、同样的功能和类似的系统,仍然在重复开发,引起共享屏障和统一维护困难。

(3)重建设轻应用、重前期投资轻后期运维、重硬件轻软件、重系统轻数据,信息化成果应用成功率不理想。近一二年经过努力虽然得到了一些改善和缓解,但是这些问题目前仍然存在。

(4)最直接的业务工作者,也就是信息化工具的应用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这给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发挥作用带来了很大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