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人工湿地技术
2025年09月10日
4.1 人工湿地技术
对自然界表示“敬畏”,意味着尊重自然,师法自然状态的水土关系,在今天大为改观的城市条件下,人工湿地就是利用自然界土地处理系统进行模拟。它由土壤、砂砾基质、水生植物及其根部微生物三个关键组分组合而成。人工湿地具有高效污水处理能力,因而享有“天然污水净化器”的美誉。它适合于远离污水处理厂且分布比较分散的居民点、工厂及旅游景区,能显著减少水体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固体颗粒(SS)和氮,同时还可以去除重金属、微量有机物和病原体。与常规污水处理系统相比,人工湿地技术更廉价、更容易操作、更能长期维持,而且几乎不需耗用石化燃料、化学药品。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将此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我国首都北京市早在1989年率先在昌平修建污水芦苇湿地处理系统示范工程,该系统出水相当于常规二级处理,出水BOD5、SS低于20mg/L,总氮出水为5.1mg/L,BOD5、COD的去除率在80%以上,SS去除率超过90%,大肠杆菌去除率高达99.9%(表1)。
表1 昌平芦苇湿地处理成分表
近几年来,北京又先后在温榆河的龙道河与鲁疃、官厅黑土洼、海淀翠湖、顺义汉石格、延庆三里河等处建成一批人工湿地,它们已成为京都大地上一颗颗璀璨的生态明珠。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龙泽鱼跃”湿地、西城区人定湖公园“模拟型”人工湿地、北京奥运森林公园湿地等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