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供水水权的变化
2025年09月10日
3.2 供水水权的变化
南水北调来水后,每年向北京供水约10亿m3,从根本上缓解首都水资源紧缺情况。根据南水北调与两大供水水源的互补性,通过工程、技术、经济等手段,可使两大供水体系参与南水北调与本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两大供水体系的可持续利用。
但南水北调进京后,供水市场由“两源”变“三源”,供水水权发生变化。北京市要为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54.3亿元,2004年水资源费上调后,每吨水资源费1.1元中有0.56元拨给南水北调建设基金。每年可以筹集资金1.27亿元,而完成这笔基金额度,水价不再上涨的情况下,需要40年时间。因此,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为了筹集基金,保证工程的建设费用和一部分还贷,应优先使用南水北调的水。即使在将来水资源充沛的年份,仍应优先使用南水北调的水,而两大水库有充足的水也不能敞开供,供水水权受到限制。
两大供水体系沿线的运行管理单位现行管理模式属自收自支的事业编制,水库及供水渠系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用支出依靠供水收取水费来完成。南水北调通水后,供水水权受到限制和向水资源储备功能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两大供水体系水费的收取,工程的运维和管理经费来源问题突显,成为影响两大供水体系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