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政府多部门联动,实现了社会综合迎汛减灾
2.3.1 明确了以社会职能部门为责任主体的迎汛责任制,发挥了社会的综合效应
针对“城市排水、平房区危旧房、泥石流易发区和采空区(采矿区)、水利工程、供电和人防、社会单位”,分别明确六大责任主体和主责,将责任制进行了细化和落实。
深入推行迎汛安全责任书制度,在与各区县政府签订责任书的基础上,与承担政府职能的13个委办局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了领导责任制。
2.3.2 加强应急排水抢险,减少积水影响,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将城市环路、放射线划分责任区,由公联、首发、市政、排水、首高发、城建、自来水、环卫8个责任单位分别负责。
强化雨前、雨中、雨后工作机制,有雨预报时,积水隐患部位提前部控,专人盯守,确保安全;雨中,各责任抢险单位主动对责任区开展巡查和抢险;雨后,总结排水抢险工作,查找和处理积水原因,清理排水设施等。
道路积水事件出现后,责任单位现场抢险,市指挥部按照联合抢险机制指派相关队伍支援,减少积水断路时间。
2.3.3 政府多部门联动,整治城市主要道路积滞水点
2006年汛后,北京市防汛指挥部联同市规委、市发改委、市交通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和区县水务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共同研究局地暴雨应对城市道路积水的影响,确定了22个城市道路重点易积水点,分析道路积水原因,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消除隐患,彻底解决城区道路积水问题。
通过整治,22个城市道路重点易积水点在今年城区暴雨中,未出现严重积水现象。
2.3.4 建立北京市汛情实时播报机制,服务于市民
北京市防汛办公室与北京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从2005年开始,年年签订新闻媒体防汛安全责任书,分配责任,制定预案,联合演练。
2007年遵照领导的指示精神,北京市防汛办公室进一步细化了实时播报机制,经过市防汛办、市应急办、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研究发布手段和发布内容,分别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等手段发布汛情信息,使广大市民能够尽快了解当前的致灾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