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树立节水模式的必要性

1 北京市树立节水模式的必要性

北京市的节约用水工作已经开展了20多年,很多工作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从1980年召开全市规模的节水大会开始,每年都要表彰一批在节水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也陆续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节水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不断宣传各种节水先进经验,对提升全市节水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北京市的节水工作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通过多年工作总结出来的有效的节水方式、方法没有通过一条最为合适的途径进行推广。一方面好的节水经验、方法如同散落于砂砾中的珍珠,因不成系统而难以广为人知;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用水单位和市民因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节水办法,不断重复探索、试验,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因此将能代表北京市节水方向、前景的经验总结出来,形成可看、可学、可推广的模式,是进一步提升北京市的节水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适应北京缺水形势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全局所需。

此次模式总结推广,是将节水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并返回实践指导工作的一个过程,是从北京20多年的节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适合北京特点并能推动北京市节水工作的普遍规律,这也正是此项工作研究的重点。

此次推广的模式单位和个人都是来自基层,其节水经验经过总结提炼,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又能各自代表不同的领域和方向,能起到良好的典型示范、引路作用。推广这些模式能对全市的节水工作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用水单位能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普遍应用,抓住主要矛盾,不求面面俱到,有的放矢的开展有关节水的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