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水厂改扩建工程

3 第三水厂改扩建工程

主要是建设日供水15万m3的地表水处理工艺设施,恢复日供水40万m3/d的供水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提升泵站,建设输水管线4.5km,新建混合沉淀池、滤池、活性炭池、臭氧车间、加药间、污泥处理设施等;工程投资为2.9亿元。

第三水厂位于海淀区花园村,设计供水能力为40万m3/d,是中心城西部地区的主力地下水厂,对维持西部地区管网正常压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水厂水源地位于西郊板井至巴沟一带,部分供水井由于长期开采水质下降而关闭;目前供水能力已降低到25万m3/d左右。

图1 田村山水厂水质净化工艺流程图

实施第三水厂改扩建工程,对水厂内现有设施进行拆除并利用拆除后的空地进行净水构筑物的建设,使部分地下水处理能力转为地面水处理能力;这对于充分利用境外水资源,涵养中心城西部地区的地下水具有重大意义。第三水厂改建工程中,保留原有清水池和配水泵设备,在完成水量调蓄和加压供水的基础上,再处理部分南水北调来水,这样既可维持原有管网的合理配水布局,利用现有配水干管向中心城管网配水,又可避免配水管道的重复建设,减少工程建设难度节省工程投资。

取水及输水工程:南水北调总干渠位于西四环路四季青桥处,已计划向西开设DN1600预留口,需要经水泵提升后输送到第三水厂。提升泵房设在第三水厂309号水源井院内;原水通过一条DN1400取水管道从取水口自流到提升泵房下部的吸水池中,经过格栅拦污和水泵提升后,采用一条DN1400钢制输水管道输送到第三水厂;输水管道长4.5km。

净水工程:在第三水厂内新建处理能力15万m3/d的地表水水处理设施。

常规净水工艺设施为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是高效沉淀池的一种,由絮凝区、推流区、沉淀区、浓缩区、泥渣回流系统和剩余泥渣排放系统组成。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2。

高密度沉淀池综合了污泥循环回流和斜板沉淀的优点,其水力负荷(4.4~6.4mm/s)相比机械加速澄清池(约1mm/s)有明显提高,适宜于用地紧张的第三水厂改造工程,有利于厂区布置。高密度沉淀池对藻类的去除率可达90%,高于传统沉淀池,可满足从河北省四座水库引水可能带来的高藻问题所需的技术条件。深度处理工艺采用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污泥处理工艺见图3。

该项工程已于2007年3月3日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供水高峰前竣工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