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两大水库功能定位发生变化

3.1 两大水库功能定位发生变化

按照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规划,南水北调来水后,北京市形成西北部官厅水库、东北部密云水库、西南部南水北调经调蓄水库向城市中心的“三源供水”水源格局。2010年、2020年北京主要地表水源配置规划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2010年北京主要地表水源配置

表3 2020年北京主要地表水源配置

2010年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在P=50%时的可供水量分别为2.5亿m3和6.7亿m3,比P=75%分别增加1.1亿m3和1.2亿m3。2020年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在P=50%时的可供水量分别为1.9亿m3和6.7亿m3,比P=75%分别增加0.9亿m3和1.2亿m3。全市2010年需南水北调配水10亿m3,2020年需南水北调配水13.75亿m3;此时,官厅、密云等水库发挥多年调节作用,蓄存部分水量,作为资源储备。

南水北调通水后一方面可确保供水安全,大大减轻官厅、密云这两大水源体系的供水压力,对增加两库蓄水,进一步改善水体水质,恢复库区生态环境等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南水北调通水后,两大水库的供水功能削弱,更多的承担生态供水功能(包括河湖环境用水、回补地下水等)和水资源储备功能,尤其官厅水库在P=75%和P=75%生态供水占年供水的80%。因此,官厅水库的主要功能由“防洪、供水、发电”转变为“防洪、水资源储备、生态供水”(供水减少后,相应发电也要减少),密云水库的主要功能增加了水资源储备功能,两大水库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