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防汛管理为资源管理
2025年09月10日
5 转防汛管理为资源管理
目前,管理北运河流域天然河道的有4个市属单位和6个区属的机构。这些机构设置和相应的管理体制,是按水务局成立之前的任务建立的,即主要是汛期防洪,专注排水;春秋非汛期落闸蓄水,提供河道环境及农业灌溉用水。而北京水务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即水资源管理的业务没有统一起来,而水环境改善的最大动力则来源于地表水资源的利用。地表水的来源现在和今后都已绝不是单一由降水产生。目前污水处理生产的工业、环境和农业的用水已经出现,而且今后数量将越来越大,处理的成本将越来越低,水质也将越来越好;南水北调的水即将进京,它的退水也会参与到流域的天然河道里;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随着南方水的到来,供城市河湖环境用水的数量也将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利用雨洪的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这些来源复杂的地表水,应按水质的等级、水量的承载能力、行政区划的平衡合理使用,如果没有权威的统一调度部门,是不可能实现的。目前管理体制的最高境界就是为循环水务服务。而循环水务的硬指标就是北京整座城市的水的重复利用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北京就缺少近4000万m3的水。因此,水务人应尽快地利用现有的防汛管理设备进行整和,把防汛管理转变为资源管理。只有实现了资源管理,水环境的改善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重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