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水务站管理体系改革

2.1 水务站管理体系改革

20世纪80年代,按照以乡镇设站的原则,北京市共成立乡镇水管站306个,编制1363人。初步建立基层水务管理体制。

20世纪90年代,发展、规范基层水务管理体制。在郊区并乡设镇的背景下,积极组建中心水管站,集中人力、财力、基础设施的优势,提高了对水资源统管的能力。截至2000年底,全市共建立乡镇水管站212个,编制2058人。

21世纪初,深化机构改革,在原来乡镇水管站的基础上,按照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撤并成立了一批基层水务站,截至2006年底,郊区共组建水务站99个,编制1243人。水务站全部由区县水务局直接领导,纳入财政拨款体系,承担乡镇或流域范围内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公益性职能。

改革后水务站主要职能:负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配置等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防汛抗旱工作;负责供水、排水、节水、治污、水环境、水土保持等水务工程的建设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负责雨情和土壤墒情监测工作;负责指导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和农村管水员培训等工作;负责农村水务基础数据和农村用水的统报工作;协调解决辖区内水事纠纷,协助水务执法部门开展水事案件、违法涉水工程项目的调查取证和监督执法工作;负责辖区内水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