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增加区域可用水资源量是循环水务的原动力

2.1 增加区域可用水资源量是循环水务的原动力

据测算,北京上空有大量的水汽含量,而形成的降雨很少,要开展大气圈水汽运动的研究,应用现代雷达技术、卫星技术、水汽凝聚技术增加降雨。

全市每年污水排放总量有13亿m3,2006年市区污水处理率为90%,再生水利用率为50%,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但再生水的总用量只占总用水量的10%,与以色列等国的差距很大。首先要研究高品质再生水的生产工艺,其次要开展再生水资源替代清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生态环境补水、用于居民、小区、环境、绿化和市政杂用、中水洗车等技术研究。

北京雨水资源化是增加水资源量的又一途径,虽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功,但是更深层次的雨水收集、处理、调控、利用及回灌技术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更为重要的是现有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及对规程、规范及有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在水源保护区上游开展清洁小流域的治理,开展植被、蒸发与水汽通量、降雨的研究,研究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在大流域内治理污染,协调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同生态保护的矛盾。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北京用水的根本措施,对化解循环水务矛盾意义重大。从区域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水务发展等3个层次,研究10亿m3客水及40亿m3当地水资源联合调配方式及效果,特别要考虑丰水及偏丰年份的联合运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