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官厅水库综合治理
2.2.1 工湿地工程
黑土洼人工湿地是永定河入官厅水库的第一道生态屏障。该系统借鉴德国的水生态修复技术,运用人工湿地技术来处理永定河入库水体,最大限度地削减入库污染物总量。
湿地工程主要由稳定塘和人工湿地组成。其中稳定塘面积84hm2,容积264万m3,处理受污染来水4.0m3/s,年处理污水8000万m3。稳定塘沿纵向用隔膜分为沉沙区、浮水植物区、厌氧净化区等3个功能区,并按不同高程设置为乔木带、灌木带、挺水植物带、沉水植物群落。湿地工程建设面积7.33hm2,进一步深度处理稳定塘来水0.2~0.6m3/s,年处理水量1500万m3。湿地由挺水植物塘、一级植物碎石床、水生生物塘、二级植物碎石床、砂滤池5级处理池组成,分别栽种类芦苇、香蒲、水葫芦等挺水高等植物。
该项目运行以来,污染物去除率达40%~90%,污染严重的永定河来水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Ⅲ~Ⅴ类。
2.2.2 封库禁渔,净化水质
2005年,官厅水库实施了建库以来的首次封库禁渔。禁渔期为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8月31日,以后每年的4月15日至8月31日定为休渔期。在禁渔的同时实施了“增殖放流,净水富民,还北京一盆净水”的增殖放流活动。加大了鱼类资源增殖投入,3年共投放鲢、鳙、草等滤食性鱼种2000万尾。禁渔措施遏制了藻类水华现象,达到改善水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效果,取得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共赢”。
2.2.3 库滨带生态涵养林建设
为修复库区生态环境,治理面源污染,2004年官厅水库管理处实施土地退耕和库滨生态涵养林带建设,治理面积670万m2,种植乔、灌木24万余株。经过3年来的抚育管理,目前工程区树木蔚然成林,水草丰美,发挥了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综合生态功能。
2.2.4 联调输水
2003~2006年,连续4年从山西省、河北省向官厅水库集中输水,实现了从跨省市到跨流域调度。4年累计输水2.6亿m3,净收水量1.6亿m3,有效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保障首都安全供水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