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管线工程

4 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管线工程

配合南水北调中线水源进京,建设第九水厂南水北调水源工程——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工程。该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配套工程,是第九水厂以南水北调为水源的专用输水线。工程是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终点北坞调蓄水池取水后向第九水厂净配水厂输水,主要包括取水、输水和提升设施(包括前置工艺处理设施)的建设,建设规模150万m3/d。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工程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从京密引水渠龙背村处取南水北调来水,沿清河北岸向东将水输到关西庄的加压泵站,经加压后进入第九水厂输水管线,将水输入第九水厂;二期工程完成团城湖调蓄水池到龙背村的输水管涵,实现团城湖至第九水厂的全线输水;一期工程投资为12亿元。

图2 第三水厂水处理工艺图

图3 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

(1)输水线路工程:从京密引水渠龙背村取水口,穿越老龙口排水沟,沿清河北岸向东,依次穿越圆明园西路、圆明园东路、京包铁路(城铁13号线)和八达岭高速公路,在关西庄附近穿越清河至关西庄泵站,管涵直径约4.7m,长约8.4km,在管线取水口龙背村处建取水管理站(含加活性炭等预处理设施)一处。

由于水源为地表水,夏季输水时管道内易滋生藻类和其他微生物,易锈蚀管道、降低管道输水能力,为此在管道取水口处设置加氯设施以保护管道;根据水质情况,有效氯投加量按1~2mg/L考虑。为防止原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受到自然或突发性污染,在取水口设置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用于将粉末活性炭及时、足量地投加到原水中,使得原水在整个输水管道中流过时,由粉末活性炭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处理,以保证原水在进入输水管道末端的取水泵站时的水质。加药点位于龙背村闸站,投加率按30.0mg/L考虑。

(2)关西庄泵站工程:工程建设主要包括调流调压池、格栅间、集水池、泵房、配电控制室,高压电容器柜,高锰酸钾投加间,生产管理用房等,同时在第九水厂北侧建臭氧投加设施。

根据对水厂水质采取多屏障保安全的原则,考虑对进入第九水厂的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借鉴已建的工程措施,预处理措施采用投加高锰酸钾和臭氧的方式。高锰酸钾投加率视来水水质情况按1.2mg/L考虑,臭氧投加率暂按1.0mg/L考虑。在第九水厂北侧建臭氧投加设施可使水厂同时具备对密云水库和南水北调原水的预处理功能。

该输水工程两个突出特点是首次铺设了国内同行业中直径最大(4.7m)的输水管线和首次在国内城市输水管线工程中采用盾构隧道掘进工艺。

该工程已于2006年12月29日开工建设,计划在2008年4月具备通水条件。

“三厂一线”供水设施项目建设工程正在全面展开,投资总金额约为18.34亿元,力争在2008年供水高峰前全部完成。届时可以增加中心城自来水厂供水能力48万m3/d,使总供水能力达到300万m3/d。在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275万m3/d的供水需求的同时,还留有一定裕量,可基本满足2010年中心城296万m3/d的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