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防汛”为“迎汛”,破解雨水利用难题
2025年09月10日
4 变“防汛”为“迎汛”,破解雨水利用难题
北京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大量城市雨洪白白流失。遇上极端气候,局部地区甚至会形成“灾区”。开发利用雨洪资源是北京市亟待解决的一个科研课题。
中德合作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示范研究项目,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德国成熟的雨洪利用技术,结合北京地区特点,打破了传统的雨水排放观念,形成了雨洪收集与传输、处理与利用、雨洪回补地下水及雨洪控制完整的技术体系,开发了初期径流去除或处理的新型设施。研究了绿地滞蓄雨水和污染物在绿地迁移转化的规律,提出了绿地不同下凹深度和重现期的降雨径流系数。编制了雨洪利用技术导则。开发了透水砖及生产、施工工艺,并在马草河、清河、珠江国际城等处应用6万多m2。研发了雨洪利用工程的实时监控系统,进行了不同类型(住宅、公园、学校)、不同建设阶段(在建、已建、老城区)6处雨洪利用模式示范区和1处雨洪利用中心试验场的建设。建成后历次大雨中,6个示范区无一处积水,无一处径流外排。
研究成果在奥运场馆、中心城区及其他开发建设区域得到应用,截至2007年,全市陆续建成500多处雨水利用设施,集水量达4000万m3,为确保首都迎汛安全、涵养水源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