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践
受上游及库区周边水污染影响,官厅水库于1997年底被迫退出北京市饮用水供水系统,加之1999年以来的持续干旱,首都供水安全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以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保障供水安全、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集科研、示范、建设为一体,以科技促生产,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国内外合作、政府部门间通力协作,对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自然各个层面开展详尽研究,完成了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技术方案研究和工程规划,在流域上、中、下,点、线、面各个环节因地制宜布置相应治理措施,并在污染监测分析、生态湿地水质净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库滨带生态防护、库区水华防治、水库底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微污染源水净化、流域水资源管理等北方低温地区流域综合治理关键环节取得技术突破,构建了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体系。
针对流域特点,将流域分为山顶水源涵养区、山地缓坡生态治理区、河流湖库生态修复区、城市污染治理区进行统筹规划,结合政策法规实施综合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对于山区,以封育禁牧措施为主,恢复生态、涵养水源。
(2)对于山地缓坡区,结合新农村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将水生态环境治理与村镇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村容村貌建设有机结合,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功能,实现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减少(或取消)化肥农药应用、节约用水,同时实施垃圾清运、厕所改造、环境整治、生态河道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3)对于永定河主河道、支流及湖库,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入库口生态湿地水质净化,河(库)滨带生态防护,生物调控,底泥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堤岸渗滤净化,生态河流构建,渗滤坝,自然曝气增氧,回灌抽排等生物、生态措施,在洋河、妫水河、永定河官厅山峡以及洋河水库、官厅水库、三家店水库等地布设相应措施,改善水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对于永定河三家店下游干河段,以封河育草、禁采砂石、拆除违章等措施,恢复河道自然生态。
(4)对于流域内较大规模的城镇,则以污水处理厂(站)建设为主,集中处理污水、改善水环境。
(5)在流域水务管理方面,水利部与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建立了联动机制,开展了跨省市水资源联合调配和生态补偿等水务管理新尝试。北京市以市生态环境协调联席会议和市山区流域治理联席会议为平台,水务、发改委、农委、林业、农业、国土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完善四级管理体制,出台封山禁牧、生态补偿、生态移民等相关政策,实施了水功能区划、饮用水源保护、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评价等制度,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河道管护、砂石禁采等执法管理,实现了政策集成,有效地促进了流域水生态环境建设。
在水利部与北京市及永定河上游各省市的通力协作下,历时7年努力,依靠科技支撑和一系列工程的成功实施,初步实现了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恢复目标,2004年以来,三家店水库水质一直保持地表水Ⅲ类标准,并恢复向水厂供水,对北京安全供水和城区水环境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创了严重污染大型水源地水质改善和恢复饮用水源地功能的成功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