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污水处理事业的展望
经过政府、企业及公众等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北京市已经构建起现代污水处理系统的雏形。“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的污水处理需要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以信息化的污水收集系统、污染物的减排、污泥的安全处置及新农村的建设为突破口,打造日臻成熟的现代污水处理系统,推动北京的污水处理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在继续保持对新建管网投资的基础上,加大对合流制排水管网以及低等级、超龄排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力度,加强主动性、预防性的日常维修和养护工作,力争早日实现污水收集率90%、管网完好率90%的目标。建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及运行监控系统,对庞大的地下管网资产实施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借助高科技类检测设备,对关键节点的流量、液位、水质以及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控,对异常状况及时处置,提高管网运行的实时性、预见性、科学性、安全性。通过排水管网,建立不同流域间污水的联调功能,实现污水处理厂、网系统的优化运行。
完成定福庄、北苑、东坝、五里坨、垡头5个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加大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提高COD、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的消减能力,变以处理水量为主为量、质结合,为污水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创造最佳条件。继续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水体污染物的真正减排离不开污泥的安全处置。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大约50%的污染物转移到污泥中。这些污泥需要妥善处置,使之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进而资源化,以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北京将在已建成庞各庄污泥堆肥厂、即将投入运行的清河污泥干化厂的基础上,再行建设高碑店污泥干化厂及篓子庄污泥堆肥厂两座,并广泛利用水泥厂、煤矸石场等社会资源,妥善安全地处置城区每天2500t左右的污泥。
随着北京城区污水处理系统的建成和日趋完善,郊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问题摆在面前。为缩小城乡差距、美化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身体健康,北京市将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发适于农村的处理技术,大力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促进郊区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