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从小流域治理走向小流域管理的实践

北京市从小流域治理走向小流域管理的实践

The practice of transformation from treatment to management of small watersheds in Beijing

毕小刚

(北京市水务局 100038)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小流域治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北京水务人面对新挑战,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出“构筑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完成了从小流域治理向小流域管理的转变。在连续多年大旱,水库来水锐减的情况下,密云水库保持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官厅水库三家店段全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三道防线建设的实质是在政策保障下,通过“封、移、补,节、治、调,清、育、保”措施和手段,对流域的水土资源进行综合管理,达到减少水土流失、防治水污染,促进节水和保护饮用水源的目的,实现了从小流域治理向小流域管理的转变。

关键词:小流域管理 小流域治理 三道防线 生态清洁小流域

北京市总面积16410km2,其中山区面积10072km2,分布在547条小流域中。1980年以来,北京市以防洪减灾和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建设了怀柔庄户沟、延庆东三岔、门头沟苇甸沟、平谷李家峪、密云石匣、房山蒲洼等小流域治理示范区。经过治理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达70%以上,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农民年人均经济收入提高50%以上,减沙效益达到70%以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少和水脏成了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最突出的难题,应对水资源短缺,确保供水安全是北京水务人的第一要务,传统的小流域治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面对新挑战,北京水务人及时调整治山治水思路和观念,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出“构筑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完成了从小流域治理向小流域管理的转变,在连续多年大旱,水库来水锐减的情况下,密云水库保持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官厅水库三家店段全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