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下一步农村治污工作思考

3.2 下一步农村治污工作思考

(1)分级分类,调整布局。北京农村治污工作要突出重点。以水源地、民俗旅游地区以及人口密集的村镇发展中心区为重点,加大水源地的治污力度,保证水源安全,为农村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提供优美环境。结合节能减排工作,做好人口密集的村镇发展中心区治污,实现考核达标。

在工程实施上,在科学论证、统一批复工程方案的基础上,先期可结合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管网工程,根据污水收集的数量及水质对处理工艺及规模进行评估、论证,方案无误后组织实施处理站工程。

(2)因地制宜,选择工艺。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山区平原、村大村小、人多人少、旅游地和非旅游地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水量多少及污水性质因地制宜的科学选择工艺,不能一味求大、求洋,在当前一部分村庄改厕就是很好的污水处理形式,一定要避免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工程无法运行,形成展览工程。

应进一步对北京市农村地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条件、处理规模的确定、处理工艺的选择等内容进行研究。按照不同区域、不同功能定位、不同发展阶段确定是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及出水用途、去向确定处理工艺;根据农村地区生活用水定额及用水习惯科学确定建设标准及规模。要对2007年120个整体推进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论证、筛选工艺,不具备条件(经济较差、污水量小)的先不要建集中的处理设施,以改厕等简单、实用的形式为主。

(3)市区两级,分级负责。要进一步对市、区两级支持的内容进行研究,市级以支持工程设施建设为主,设施运行由区县、乡村负责,区县及乡村要切实加大投入。对于无法落实运行费的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可主要以改厕为主。

(4)建管并重,扎实推进。不赶进度、不追指标。巩固80个试点村,逐步推进,要充分借鉴以前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错误的重犯。建管并重与调整结构相结合,以乡镇集中污水处理厂、联村单村污水处理厂和改厕统筹考虑。村级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建设,不能盲目追求上项目。

(5)研究运行管护机制。市发改、财政、农委、水务、环保等部门要共同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进行研究,落实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保障机制,鼓励区县、乡镇探索长效运行机制,创造经验。市里可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奖励,鼓励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做到“百花齐放”,关键是建立适合当地的模式。无论如何必须确保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发挥工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