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的水资源配置
依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按照2010年和2020年北京市供需水预测成果,2010年和2020年北京市用水总量分别为42亿m3和52亿m3,其中需要利用南水北调来水10亿m3和14亿m3。
南水北调的供水量相当于北京市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总供水量,将成为北京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如何适应新的水资源条件,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以后的水资源配置规划和工程规划,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最大可能地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无疑是深化水资源规划的重要而紧迫的环节。因此,继《北京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之后,《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总体规划》制定工作随即展开。
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做好“两个战略性调整”,一是利用南水北调引水入京的有利形势,做好全市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性调整;二是抓住城市空间向郊区拓展的难得机遇,做好全市供水系统空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性调整方案是:调整密云水库的供水范围,今后密云水库除保证中心城供水外,还可适当补充温榆河以北的新城用水,如密云新城、怀柔新城和昌平新城因发展而增加的需水。南水北调除保证中心城供水外,还应为东西发展带南部地区新城供水,如房山新城、大兴新城、门头沟新城、通州新城、亦庄新城和长辛店地区、海淀山后地区等。以密云水库作为南水北调的补偿调节库;利用以南水北调和密云水库为双水源的水厂,丰枯互济;全面推进自来水集中供水替代自备井的工作,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量,使地下水有一个较快的恢复期,一方面改善环境,一方面储备资源。
在水资源配置规划完成后,随即进行的是自来水厂的布局规划,为供水工程布局规划奠定基础。
供水系统空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方案是,按照水源系统、输水系统和制配水系统的层次,以两大动脉(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和密云水库至第九水厂输水干线)、六大水厂(第九水厂、田村水厂、第八水厂、第三水厂、第十水厂、郭公庄水厂)、两个枢纽(团城湖调节池、大宁调压池)、一条环路(以五环路为供水环带)和三大应急水源地(怀柔、平谷和张坊应急供水工程)构成北京未来的城市供水网络体系,简称“26213”式供水系统。
上述系统建成后,南水北调将覆盖中心城和房山、门城城、黄村城、亦庄、通州五个新城,将实现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和外调水五水联调的格局;将全面提高外调水与本地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常规水源与应急水源联合调度能力,全面提高大型自来水厂双水源的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逐步关停城市自备井,遏制地下水超采、改善生态环境;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安全供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