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环境治理工作总体情况

1 北京水环境治理工作总体情况

北京城市河湖水系始建于金代,成型于元代,拓展于明清。建国后经过较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形成了今天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引水,昆明湖、六海、玉渊潭调蓄,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排水,“两引、三蓄、四排”的城市河湖水系格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城市水环境的治理。1950年对龙须沟的治理成为政府为民办事实的光辉范例,政府治理河湖水环境的生动事迹被老舍先生创作为话剧、电影《龙须沟》至今为人称道。1998年,对昆玉河、长河、六海及筒子河等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淤和治理;2002~2006年又对转河、凉水河、清河、北环水系、二道沟、清羊河等进行了生态治理,彻底完成了城中心区河湖的综合治理。

北京是资源型缺水地区。城区没有自然河流,城市河湖环境用水依靠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从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引水补给。1999年以后,北京市连续干旱,水资源严重短缺,2002年城市河湖第一次发生了大面积水华,城市河湖水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北京市水利局组织有关单位对城市河湖污染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污染城市河湖的四个主要原因。

(1)污水排放总量增加。随着北京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污水排放总量增加。排入城市河湖污水量的增加,不断加重城市河湖污染。污水年均排放量变化表见表1。

表1 污水年均排放量变化表 单位:亿m3

(2)污水处理设施与城市发展需求不相适应。2002年底北京市区建成高碑店、北小河、方庄、酒仙桥、清河一期、肖家河、吴家村7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158万t,污水处理率为53%。2002年市区年产污水8.3亿t,城市河湖有2400个排污口,有3.9亿t污水排入河道。

(3)排水管道未能完全实现雨污分流。2002年底北京市区已建成排水管道3415km,其中雨水管道1338km,污水管道1245km,雨污合流管道832km,这是一部分城市河湖水体不能彻底还清的直接原因。由于这些雨污合流管线多集中在老城区,不具备改造条件,已成为北京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老大难问题。

(4)引入城市河湖的水量减少。1999年以后,北京市连续干旱,水资源严重短缺,为确保城市生活用水,停止从密云水库向城市河湖补水,由官厅水库向城市河湖补水。每年引入城市河湖的清水不足1亿m3,城市河湖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环境用水量表见表2。

表2 环境用水量表 单位:亿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