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实现跨行政区域的水资源集中统一调度
200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规划明确南水北调进京前,要以当地水资源支撑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了“挽救官厅、稳定密云”战略决策。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规划方案,上游河北省、山西省在农业节水灌溉、山区水土保持、治理水污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官厅、密云水库上游经济发展,灌溉面积扩大,人口增加,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导致上游来水量衰减严重。官厅水库上游修建了276座水库,蓄水能力更是达到15.4亿m3。官厅水库年入库水量由20世纪50年代建库初期的近20亿m3减少到不足1亿m3。密云水库来水量也明显衰减。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对两大水库入库水量作出了具体规定,但由于遭遇连续干旱年份,水库来水量均未达到规划确定的目标。1999年以来,官厅、密云水库蓄水量锐减,已经对首都水源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确保首都供水安全,2003年,水利部协调上游山西省、河北省实施了从册田水库向官厅水库的集中输水。2003年9月26日至10月12日,山西省大同市册田水库向官厅水库输水5000万m3,官厅水库收到水量3326万m3,海河流域首次集中统一跨区域输水取得圆满成功,作为实施首都水资源规划的重要内容,为确保首都水源安全增加了新的保障措施。
2004年秋,官厅水库的集中输水工作扩大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壶流河水库,同时,密云水库上游的云州水库纳入跨区域的集中输水。2005年,参与集中输水的水库达到8座,一年向北京市集中输水1.17亿m3。集中输水为确保首都用水安全发挥出重要作用。
截至2006年底,4年累计向北京市集中输水3.1亿m3。其中向官厅水库集中输水2.6亿m3,有1.6亿m3水量进入官厅水库,其余1亿m3水量补充到输水河道,对改善沿河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行统一调度的跨行政区域的集中输水工作,已经成为解决首都水源紧缺,确保水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