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变“防汛”为“迎汛”
过去每年一度的防汛是城市管理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千方百计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北京市转变观念变“防汛”为“迎汛”,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体现了注重雨水利用的重要理念。北京市2001年开始建设雨水示范工程,并将雨水设施建设作为“十五”时期节水技术推广的重点扶持。在公园、学校、机关办公楼、居民区及公共绿化区域通过雨水回收利用工程,收到较好的节水效果。近几年,北京市发布《雨水利用倡议书》,编制了《雨水利用指导书》,着手制定《北京市雨水利用工程建设规范》等。
在雨水利用工作中北京市坚持机关单位带头,广泛动员社会、明确任务责任,联动机制保障、优惠政策鼓励,奖励资金支持、技术咨询服务,组织推动结合的原则。在城区,广泛采用透水铺装、绿地渗蓄、修建蓄水池等措施,最大限度就地截留雨水,补给地下水。
由于北京市的年降雨量较小,且季节性分布不均匀,因此,雨水利用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各种利用形式的特点,做到科学、经济、可行。
社会单位进行雨水利用可采用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建设透水性路面、广场、停车场,建设下凹式绿地;公共设施可利用河道、湖泊、砂石坑、洼地、公共绿地,建设必要的工程措施,拦蓄利用雨水;同时兼顾易积水区和小区的雨水综合利用,减少径流外排、增加可用水资源。
朝阳区水碓子社区修建2个120m2的雨水收集池,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绿地灌溉,并建设喷灌系统。修建雨水渗水井,使雨水渗透进入地下含水层,并将房屋雨落管引入绿地中,铺设透水砖以利于涵养地下水,达到增加水资源储备、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目的。
莲花池公园利用山体修建集雨工程。沿山体纵向设置集雨井,在集雨井的两侧铺设鱼刺状集雨管道(网孔管)。当下雨的时候,雨水沿着集雨井分散到各个网孔管内并储存,当植物生长需要水的时候,网孔管内的雨水通过渗透压,流到植物的根系。莲花池公园每年能节约自来水5万~6万m3。
顺义区首钢轧辊厂以收集屋顶和硬化地面雨水为主。雨水经初期弃流,通过沉淀、过滤和消毒等工艺处理,回用于工业生产循环冷却水补水、绿化。下一步准备结合中水设施建设,将雨水作为中水水源的一部分,进行深度处理,用于生产、绿化和生活杂用等。
这些工程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同时也取到了较好的宣传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