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取得的成果

4 取得的成果

目前,通过海淀区水务管理部门的努力,海淀北部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的排污控制,现有23家单位已建有水污染防治设施。污水收集范围已覆盖北部城镇中心的大部分区域,现有10座污水处理站,总计处理规模1.3万t/d,污水治理能力比以前提高60%。

(2)南沙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较前几年比,其污染程度大大减轻。从每月水质检测报告显示,翠湖湿地断面已完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甚至优于Ⅲ类水体标准;上庄水库断面水质达标时段也已由以前的每年2个月好转到现在的每年4个月(冬季为主);玛雅岛断面、湖景酒店断面各项污染指标超标情况也得到削减,与以前数十倍的超标倍数比,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减轻。

(3)新建成的上庄新闸正式投入使用,替代原有日益老化的旧闸,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水闸上下游动态、弧形门启闭、闸体安全监测、水质监测、水资源调配和防洪调度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功效。目前,上庄水库有效蓄水位达42.3m,下泄流量达536m3/s,其规模较之原有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同时在新闸右岸设置了鱼道,作为一种创新举措,鱼道为上庄水务增添了亮丽的风景,它不仅有利于当地鱼类的回游繁殖,也起到了平衡上、下游水体的生态通道的作用。

(4)翠湖湿地公园的建设也是海淀北部地区水污染治理的一大亮点。翠湖湿地位于海淀区上庄镇,西邻稻香湖公园,东接上庄水库,园内分布着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通过一条天然的以湿地为基础的环园水渠相连,利用高差让水自然流动。沿渠分成若干段,分布有不同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完好自然的生物通道,湖泊水流过湿地得到自然净化。这种生物处理模式对上庄水库及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生态脱氮和净化,发挥出湿地改善水质的实际功效。经检测,翠湖湿地出水水质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部分水污染指标例如氨氮、总磷(以P计)、金属离子等甚至达到Ⅰ类、Ⅱ类地表水的标准。

同时,翠湖湿地在动植物生态系统保护和雨洪利用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调节径流、蓄洪防旱,减小上庄水库防洪压力,维持生物多样性,翠湖湿地成为海淀北部地区重要的环境资源。

翠湖湿地还起到了显著的试验和示范作用,它的成功建设经验广泛被推广,在全市掀起了一波湿地建设、水体治污以及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水体状况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