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业管理,是推进水文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加强行业管理,是推进水文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各界对水文工作的新需求,北京市水文总站积极探索和创新水文管理模式,建立了1个市级地下水监测管理中心和14个区县级地下水监测管理分中心的管理体制。实行“水文总站—区县水务局—委托观测员的地下水人工监测”和“水文总站—区县水务局—水务站地下水自动监测”的三级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分级负责、站队结合的管理模式。采取自动监测、驻测和巡测相结合的监测模式。制定了《北京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岗位责任制》、《北京市地下水人工监测管理规程》、《北京市地下水自动监测管理办法》、《北京市地下水自动监测工作手册》等多项规章,使各级管理和监测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确保了地下水资料测报及时准确。

北京市水环境监测中心下设4个分中心和5个实验室。不断强化实验室质量内审机构,编制了水质监测《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北京市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手册》等实验室工作的依据性文件,按照监测工作与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定期对各实验室进行合规性审查,保证各实验室检测工作满足国家对检测实验室的技术标准,也使各实验室的工作统一、有序的开展。创新管理体制,建立了水质监督、检测联动机制,每月向社会公布河湖水质,开创了水质信息发布的新模式,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质配置、调度运行做好监测评价。

强化水文监测与管理,编写了水文测站管理制度,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水文站测验任务,及时下发测验任务书。制定了水文资料在站整编的验收评比办法,加强了对资料在站整编工作的质量跟踪和控制。

制定了《北京市水情报汛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各水情报汛单位和部门的水情报汛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规定报汛时间;建立错报文档,专门登记迟报、漏报、错报;并对报汛质量进行评定和考核,有效地提高了全市报汛的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