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用水配置及效果

3.2 用水配置及效果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考虑人口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土地使用性质的变化、技术进步以及现状节水水平,预测北京2010年P=95%时需水量为56.98亿m3,其中工业需水10.72亿m3,生活需水15.35亿m3,农业需水21.91亿m3,环境需水9亿m3

2010年北京市需水量为56.98亿m3,远超过北京地区可供水量(49亿m3);水资源已成为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必须通过节水政策、法规、技术改造、水价调整等节水措施,抑制水的需求量。在采取强化节水措施后,2010年以前可减少需水7.87亿m3,其中,生活减少1.54亿m3,工业减少2.31亿m3,农业减少4.02亿m3

考虑增大环境用水并对工业、生活、农业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提高水价,北京市2010年用水目标配置结果为:总需水49.11亿m3,其中生活需水13.81亿m3,工业需水8.41亿m3,农业需水17.89亿m3,环境需水9亿m3。在进行水资源分配时,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和必须的生态环境用水,对经济用水实行以供定需,并在经济用水内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用水目标的合理配置,与2000年相比,北京市各业需水呈现工业用水负增长、农业用水负增长、城镇生活用水持续上升、环境用水大幅增长的态势。在用水构成方面,工业用水比例由2000年的24%降为17%,生活用水比例由2000年的26%增为28%,农业用水比例由2000年的49%降为36%,环境用水比例由2000年的1%增为19%。届时,北京市的生态环境将有较大的改观,进入节水型社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