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供水的由来与发展

1 集约化供水的由来与发展

大兴是一个没有可利用的地表水的平原区,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每年还要承接上游3亿m3的城市污水。这些污水污染了大兴的浅层地下水,破坏了生态环境,也是造成城乡饮水困难的重要原因。历届大兴区委、区政府都致力于解决城乡饮水困难,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改水高潮。20世纪80年代,通过打配机电井取代传统压水机的方式,相继打配人畜饮水井485眼,全区城乡基本实现简易自来水化。1990年,在半壁店建成第一处集中供水厂,取用地下240m深处的优质水,采用地面调蓄、二次加压、调频控制等技术,解决了35家企事业单位和2个行政村的饮用水问题。集约化供水显示出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带动了青云店、采育、庞各庄等一批集中供水厂的建设。2005年以来,北京市、大兴区两级政府投资集约化供水力度加大,集中供水建设步伐突飞猛进。截至目前,大兴共建成集中供水厂35处,日供水能力21万m3,56.47万城镇居民、农民喝上安全水。特别是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四高”水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