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水源系统及特点

1 北京市城市水源系统及特点

北京市城市水源系统是指为北京中心城自来水厂和自备井提供水源的系统,包括水源地和自来水厂上游的蓄水、输水工程。

目前,北京市城市水源系统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系统。地表水系统主要包括密云、官厅供水系统、张坊供水系统以及建设中的南水北调供水系统。地下水系统包括集中水源地和分散自备井供水系统。

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北京城市水源系统有以下特点:

(1)水资源短缺,水源储备率低。北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仅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连续多年的干旱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作为北京市主要地表供水水源的密云、官厅两水库,目前可供水量不足北京城区半年用水。地下水的持续超采,使平原区地下水静储量较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70多亿m3。水资源短缺和水源储备率低造成了北京城区水源系统脆弱,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特点。

(2)水源地主要在上游,对境外来水依赖性强。密云、官厅水库是北京城市的“两盆水”,而这两盆水的水源地绝大部分位于北京上游的河北、山西境内。以密云水库为例,北京市境内流域面积仅占水库总流域面积的25%,水库蓄水主要依靠上游境外河道来水。

(3)水源分散,系统复杂,管理难度大。北京城市水源系统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地表水源系统中又包括若干水库、调蓄池以及长达数百公里的输水明渠和河道,水源分散,输水距离长。这样的水源系统格局虽然可以提高水源间的互补性,避免出现由于水源问题造成的全市供水瘫痪,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加大了水源系统出险的概率。

(4)水源间工程连通,不同水源应急调剂能力强。经过多年的工程建设,北京市不同水源系统间已实现了水力连通,水源间的调剂互补能力提高,为应急情况下水源的快速调配和补偿提供了工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