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示范与推广应用初见成效
2025年09月10日
1.3 示范与推广应用初见成效
2004年,结合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完成了5种模式、6个不同雨洪利用示范小区的建设,总面积60hm2。在2004年的“7·10”暴雨中,示范区基本无径流排出。示范区的运行结果显示了利用雨洪对缓解市区排水压力,增加可用水资源的明显效果,发挥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全面推广应用雨洪利用技术,特别是在各个奥运场馆全部应用了雨洪利用技术。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建雨水利用工程103处,总雨水利用量达125万m3。其中政府机关22处,占21%;学校23处,占22%;街道15处,占15%;公园11处,占10%;其他社会单位32处,占31%。
另外,为充分利用河道、沟岔、砂石坑等蓄滞雨洪,2005年在凉水河、通惠河、潮白河上建成了3处雨洪利用工程,简称一号、二号、三号雨洪利用工程。总滞蓄能力为1966.3万m3。按偏枯水年2000~2004年汛期河道流量情况统计,每年可利用城区雨水量为427万m3。2007年开始建设的北京中心城区雨洪利用工程(一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今年汛期已经拦蓄利用雨洪近20万m3。2007年还将完成近450处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届时全市的雨水综合利用量将接近1000万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