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对策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从服务首都发展大局、迎接2008年奥运出发,必须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加强永定河管理,维持其健康的生命,打造一条安全、清洁、漂亮的母亲河,管理处制定并实施了“五个三工程”战略,即在明确“三个定位”的基础上,坚持“三个统一”、实现“三个转变”、提高“三个能力”、确保“三个安全”,以适应现代水利发展对母亲河的需要。

(1)永定河“三个定位”坐标已经锁定,关键在于流域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坚持“三个统一”,建立健全防洪统一调度、水资源统一调配、河道统一管理的体制与机制。

坚持防洪统一调度,就是通过调整管理职能,将珠窝水库、落坡岭水库、雁翅水文站及三家店拦河闸纳入永定河防洪体系中,统一指挥调度;同时将各支流的防汛工作统一归口,建立健全防洪联动机制。坚持水资源统一调配,就是将永定河北京段3168km2的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其水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坚持河道统一管理,就是改革永定河现行的管理体制,实行条条结合,统一管理。

(2)创新治水思路,丰富治水实践,建设循环水务。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尽快完成由被动型防御洪水向主动型管理洪水转变、由工程管理向岸线资源管理转变、由注重河道防洪功能向统筹流域防洪、水源、生态多功能转变。

严格按照国家防总和北京市制定的“确保安全,科学调度,适度风险”新的洪水管理原则,实现由防御洪水向控制管理洪水转变,变“防汛”为“迎汛”,切实增强资源意识,承受适度的风险,制定合理可行的防洪御案和中小雨洪管理方案,综合运用各种措施,确保防洪安全,并最大限度地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

为顺应时代要求,管理处率先进行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创新。目前,河道管理工作正面临由粗放型向精准化转变,由单纯的工程管理向工程设施、岸线资源等全方位管理转变。岸线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对其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摸清家底,从资源这个角度来研究岸线的管理问题,统一、高效、有序、系统地进行管理。建立严格的岸线资源管理制度,向岸线资源管理机制要安全、要健康、要清洁、要美观。

人类生命之源是水,北京是国际大都市、祖国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对统筹流域防洪、水源、生态多元化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科学的洪水调度,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通过严格的水资源保护,优化配置,实施统一调度,高效利用;通过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构筑三道防线,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安全、健康、清洁型流域。永定河滞洪水库有洪滞洪,无洪泛绿;大宁滞洪水库拟作为南水北调调蓄库,这些成为符合现代洪水管理要求的新视点。

(3)适应形势需要,努力提高“三种能力”,提高永定河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水生态建设与保护能力、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能力。确保“三个安全”,确保河道迎汛安全、水源安全、生态安全。

按照永定河防洪规划,构建防汛组织严密、科学调度、通信保障、分滞洪区灵活运用、抢险避险落实、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综合运用的防洪网络体系。健全责任制、按照“政府指挥、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层层落实”的要求,实现迎汛工作的社会化管理。变抗御洪水为管理洪水,确保防洪安全。

保护水资源是时代的要求。按照《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永定河上游地区通过开展节水、治污、生态建设,保证平水年为下游提供2.5亿~3亿m3的优质水源。

永定河综合规划统筹考虑河道的防洪、供水、生态功能,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建设目标:

(1)2010年(近期水平年):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及分散处理小型设施,形成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杜绝污水直接入河。在官厅—三家店河段,重点开展点源治理,恢复流域水体的既定水质与功能,整治河道两岸生态环境;在三家店—市界河段,广开水源,形成水绿共生的自然景观,消除河道扬沙扬尘现象。在流域内实施水土保持等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重点治理开矿采煤造成的水土流失与水体污染。

(2)2020年(远期水平年):将官厅水库、官厅山峡与南水北调的水联合调度,河流年生态需水量1.1亿~2.1亿m3,力争恢复三家店以下的河流水面,改善下游的生态现状,提高已有的景观价值。对已经初步形成的绿色网络进行维护,基本消除流域内水土流失。依据该规划,通过合理配置流域内的水资源,注重节约和保护,有效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调度中的生态问题;开展流域水土保持,构建绿化带,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维护河道健康的生命,实现自我净洁的良性循环系统。确保水源安全、生态安全。